欧美另类人与嘼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臀_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九九_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xyz_Asia亚洲少妇达达兔熟妇_Av在线手机超碰不卡

成都美視學校融合部校長劉敏專訪:IB教育成就學習者美好人生

時間: 2022年01月18日 來源: 京領新國際 作者: 京領

以下文章來源于京領新國際 ,作者京領


學校介紹

成都美視學校是由深圳美視集團成都美視文化有限公司投資興建,于2002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準投資建成,是一所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一貫制寄宿式學校。學校地處成都高新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天府大道中段,占地230畝,校園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設施先進,現(xiàn)有在校中外學生2200余人,其中融合部學生730余人。

美視秉承“兼容并蓄、整合創(chuàng)新、科學育人”的辦學理念,以“納五洲學子、育國際人才、辦優(yōu)質教育、創(chuàng)一流名?!睘檗k學目標,以“優(yōu)質教育源于細節(jié)”為管理原則,推行全程的小班教學,創(chuàng)設濃郁的國際文化氛圍,探索中西教育優(yōu)勢互補、融合創(chuàng)新,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成績,獲得IB(國際文憑)授權,通過NCPSA(美國私立學校委員會)、AI(國際認證)、MSA-CESS(美國中部院校聯(lián)盟)等世界先進教育機構的資格認證,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認可的國際學校。

美視學校是中國西南地區(qū)唯一一所同時獲得IB國際文憑三大項目授權的學校,將國家課程與IB教育融合,為學生提供多元的課程和豐富的課外活動,創(chuàng)設自由主動的學習氛圍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2021年畢業(yè)生100%進入了世界排名前100的綜合性名校,其中包含了斯坦福大學、清華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。


人物介紹

劉敏

劉 敏

成都美視學校融合部校長

IB教育領導高級證書
香港教育大學 國際教育領導與變革 管理碩士
西南大學心理學研究生
西南大學教育學學士
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


問題一: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您與IB的淵源以及您是如何投身IB教育的。


劉敏校長:與IB結緣需要追溯到我上大學的時候,當時基于興趣來選擇專業(yè),我選擇了教育學,本科4年期間主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。專業(yè)課的學習讓我對自己未來的工作環(huán)境進行了思考。我始終對教育行業(yè)抱有期待,希望將來的教育環(huán)境是溫暖的、充滿人文關懷的,教育者們能看到一個個完整且獨立的學習者,所有學習者都能夠在教育環(huán)境里感到快樂和充滿生命力。


2004年我加盟了成都美視學校,因為學校在成都市率先提出的“兼容并蓄、整合創(chuàng)新、科學育人”這一教育理念非常吸引我,我認為這所學校能實現(xiàn)我自身對教育的期待。2012年我非常幸運地了解到IB教育理念,我被它的理念所打動,這就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,于是我毛遂自薦成為了中學項目協(xié)調員,和團隊成員們一起開始探索學習MYP。經過近十年,我們從一張白紙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,事實證明,這樣的理念和實踐確確實實幫到孩子更好的成長。


問題二:從一張白紙到取得如今的成果,這中間的過程肯定是不容易的,您能與我們分享下經歷的難忘的挑戰(zhàn)以及您如何克服的嗎?


劉敏校長:說實話,實施MYP的過程中,孤獨感一直伴隨著我們。那時在西南地區(qū)沒有學校實施PYP或MYP框架,我們學校是當時第一所將國家課程融合IB理念的學校。相比北上廣深等地,傳統(tǒng)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對地處西南地區(qū)的教師、學生以及家長的影響非常強。因為以往的教學基于行為主義心理學思想較多,教學過程強調老師講學生聽,老師問學生答,強調反復做有標準答案的練習題,最后用統(tǒng)一標準衡量所有學習者,這使得他們對新興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法信任度不高,接受度不大。因此,前期在引進IB教育理念和教學法時最大的挑戰(zhàn)是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。


剛開始引進IB框架時,老師和家長非常不習慣。IB的理念聽起來非常好,但怎么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,怎么反饋到教學效果上呢?改變理念的過程是漫長的,從最初仍然習慣用傳統(tǒng)的評價方式來衡量課堂教學的好壞,到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看到孩子的成長與變化。孩子們通過一種新的教學方式,擁有了更加積極的學習態(tài)度,在多元化的評估體系下,孩子的潛力被開啟,所有人看到了一種全新的學習和成長模式。雖然這一新模式比固有模式有更多挑戰(zhàn),但能夠促進孩子成長,我們就堅信這值得去探索,去堅持。于教育者而言,孩子的成長讓我們擁有成就感,讓我們堅信我們的探索是對的。


剛開始用IB教育理念上課是有些艱難的,老師自己也很忐忑,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對不對,又不愿意放棄這一很有意義的挑戰(zhàn)。實施初期,老師們高頻率地互相聽課,我也經常進到課堂,去聽老師們講課,觀察學生們的表現(xiàn)。慢慢地,老師們就看到學生們在課堂上明顯有了更多的提問和思考交流,能更加安全、深入地表達自己獨到的觀點。當教學目的轉變?yōu)閱l(fā)學生深度思考后,學生們的學習方式和效果在潛移默化中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。


兩年的時間里,能夠明顯感覺到學生們的自信心、學習興趣、交流能力、協(xié)作能力都在提升。學生的成長和變化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,讓我們消除了最初的忐忑和不確定。


今年高中畢業(yè)典禮后,有畢業(yè)生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感慨。他陪伴著自己的孩子在IB教育體系下成長了6年,他說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思維訓練方式,讓他的孩子非常獨立自主且充滿自信,他能夠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孩子考慮問題客觀、理性,孩子已經成長為他所期待的樣子。


作為教育者,付出實踐的過程非常艱辛,不乏挑戰(zhàn),但只要孩子們獲得了成長,我們的努力被家長們認可,這份成就感就是最大的回報。


問題三:IB工作對您個人發(fā)展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契機與改變?


劉敏校長:在和家長們溝通時,我曾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:IB教育理念和實踐為學習者、教育者以及家長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學習方式、思維方式和與社會溝通的方式。我認為IB為我們帶來新的思維和視角,作為一名與IB結緣的教育者,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,我的專業(yè)成長和個人成長受到了IB理念的很大影響。


首先,IB尤為強調終身學習,作為一名教育者,我認為我首先要成為終身學習的踐行者。無論剛開始我作為項目協(xié)調員,還是現(xiàn)在作為校長,都要成為學習社區(qū)里的領頭人物,用自己的行為作表率,對周圍的人形成影響。通過持續(xù)地學習,把IB的理念和實踐標準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,方能更好面對未知的挑戰(zhàn)。


在過去的十年里,我的休息時間基本上都給了學習和自我提升,要非常感謝身邊支持我的家人。我認為對于大千世界保持好奇,對于未知知識保持渴望是探究者應該具備的一個素養(yǎng),也只有成為這樣的人,我才能鼓勵身邊的老師和學生這樣做。我覺得這十年的學習和成長對我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我的心態(tài)更加開放,更加愿意接納新生事物。


另外在生活中,作為一個母親,我對女兒的教育也受到了IB教育的很大影響。首先基于我對IB理念的認可,在我女兒的成長過程中,我特別在乎她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想要表達的觀點。我經常會問她對事物的看法,即便她還年幼。女兒慢慢習慣用她稚嫩的聲音去表達也許還不成熟但很真誠的觀點,我覺得這個過程本身很重要。接納她的情緒,理解她的觀點,同時比較有意識的去啟發(fā)她多角度批判性地思考。我覺得這樣的思維方式并不是只有出國留學才需要,作為21世紀的學習者,需要具備這樣的思維素養(yǎng)。我不希望女兒成為一個盲從的人,她必須有自己的主見,所以我從來不會要求她去做什么,而是鼓勵她去體驗她所感興趣的事情。于我而言,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IB,尤其是在我孩子還比較年幼的時候接觸到IB。無論作為母親和孩子,或者作為教育者和學習者,我們的成長都擁有了另外一種可能,這真的是一種幸運。


問題四:您認為IB教育未來發(fā)展的趨勢會是怎樣的?


劉敏校長:IB教育是集世界各種優(yōu)質教育與教學方法于一體的教育,它的教育體系具有很強的反思和改革能力,整個IB教育體系一直在不斷地吸納新思想、新方法。隨著各國文化和教育交流的深度和頻率的增加,IB教育會更加融合各國的優(yōu)質教育理念。


我們在深入研究的時候發(fā)現(xiàn),IB與中國傳統(tǒng)教育的很多精髓不謀而合,我們也能夠深刻感覺到IB教育對各國本土文化的倡導和重視,正因為如此,它有能力包容各國教育中的優(yōu)質要素,尊重各國的具體情境,進而不斷發(fā)展。這是它未來發(fā)展的一個重要前提。我個人認為未來的IB教育應該會更具有包容性,會更鼓勵本土化發(fā)展。IB框架會更加因地制宜,與本地情境更好地相結合。


11月份我校剛結束5年評審,我們學校三個IB項目一起接受評審訪問。這次訪問采用的是2018年版本的項目標準與實施細則(PSP),借此對新版PSP多了一些了解。新PSP已經體現(xiàn)出IB對每所學校具體情境更加關注的趨勢。在這次評審過程中,訪校官們并不是拿冰冷的標準來審核學校,IB評審團隊跟我們見面的時候,就表達他們的目的不是來挑毛病,而是來發(fā)現(xiàn)學校的優(yōu)勢以及了解學校的特殊情境和需求,同時還特別強調他們重視IB教育理念是怎樣在學校的具體情境以及實踐中體現(xiàn)的。評審團隊非常尊重學校的差異性,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,評審團隊都在尋找學校的辦學優(yōu)勢。當然訪校官們也會基于學校的情境,為學校未來發(fā)展提出建設性的建議。但整個評價和提建議的過程更加開放、更加包容。從IB學校的角度來看,我們覺得更被鼓勵,更溫暖。


問題五:您認為IB適合什么樣的孩子?IB培養(yǎng)體系的目標是什么?


劉敏校長:我個人認為IB教育的理念和教學法可以影響到更多的學習者。國際化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,絕對不是出國學生的專有。在國際化交流已然成為常態(tài),習總書記強調:“新一代的建設者要講好中國故事,傳播中國好聲音,要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”。這些目標的實現(xiàn)是需要國際化意識和表達能力的,這是人才培養(yǎng)很重要的方面。


IB教育所強調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,是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(yǎng)需求的?;诮嬛髁x,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本身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(tǒng)的基于行為主義的單一學習模式的不足。另外,IB教育注重學習者十大品質的培養(yǎng),無論將來學習者在哪里發(fā)展,這些優(yōu)秀品質對他們來說都是有意義的,所以我覺得IB教育適合所有的學習者。


教育者要考慮的是未來人才的發(fā)展方向。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6年就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,學會求知、學會做事、學會共處、學會生存。國家要發(fā)展,首先要培養(yǎng)好新一代的人才,使其具備全方位的素養(yǎng)和能力。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時,學習者們需要學會剛才提到的四大支柱,具備一些基本的素養(yǎng),才能成為有所作為的一代。IB教育的理念和教學法在回答四大支柱如何培養(yǎng)的問題,所以從這個角度說,IB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習者的。


我非常期待即將出臺的新的國家課程標準。現(xiàn)有的很多教育改革、創(chuàng)新教育法都將有利于新一代的人才培養(yǎng),造福于學習者們。新的改革有很多術語與實踐同IB不謀而合,能夠讓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逐漸影響到年輕一代,讓更多的孩子受到啟發(fā),這是一件幸事。


問題六:您認為IB課程真正強調的核心是什么?


劉敏校長:通過了解DP三門核心課程的設置,我們也許更容易理解IB教育看重的內容。DP中6個學科組的學習內容已經非常有挑戰(zhàn)性了,在這種情況下,為什么還要讓全文憑的學生去學三個核心課程呢?


TOK知識論,它特別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(yǎng)。TOK要和所有學科相關聯(lián),老師要引導孩子發(fā)展元認知的能力,促進學生從表面現(xiàn)象去分析本質,這很有挑戰(zhàn)性,對卻對思維的發(fā)展非常有意義。


EE拓展性論文,著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。學生用各種學習技能完成獨立的研究,不僅提升學生學術研究能力,對學生能動性的培養(yǎng)也大有裨益。學習者能夠有機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,完成自己感興趣領域的研究,這是非常難得的,它將有利于提升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。


CAS創(chuàng)造行動服務,強調在活動當中培養(yǎng)學生的責任心、同情心、合作能力、領導能力等。


從這三門課程來理解IB教育,我覺得首先IB教育不僅僅注重學科知識和學術能力,它更強調公民責任感,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,以及在人際群體當中需要的協(xié)作和交流等各項能力。同時,它也強調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和不斷反思的能力,強調學生的內驅力和對夢想的持續(xù)追求,強調知識的實際運用,強調對人類共同面臨挑戰(zhàn)的關注和思考。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師們經常會設置真實情境,提到全球和本土的事例,促進學生們聯(lián)系實際生活去思考問題。


IB教育既基于學科知識又高于學科知識,這是它的獨特點。IB用它的理解來回答如何幫助年輕的學習者們學會求知,學會做事,學會共處。尤其對于已經習慣了競爭的學習者而言,在這個具有不確定性的時代,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共處是至關重要的。


問題七:您認為 IB組織如何評估一所學校成為世界學校?請您解讀一下具體的評價標準。


劉敏校長:評價一所學校是否是一所IB世界學校的標準是非常清晰的。舊版的PSP總共有73條適用于所有項目的標準,分為三大板塊?,F(xiàn)階段的授權訪問,依然使用舊版PSP為標準,所以對于舊標準和新標準我們都要有所了解。18年新版PSP提出了4個板塊的內容,一個三角形結構,以“學習”為中心,周圍圍繞的是“宗旨”、“環(huán)境”和“文化”。新舊標準之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?


我認為新舊標準對學校的運營和辦學都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和啟發(fā)。例如,舊標準首先要求學校需明確自己的辦學理念,清楚學校的使命、愿景、價值觀,有了明確目標之后,再進一步的讓整個學習社區(qū)里的成員,從董事會、部門領導,到教職工、學生和家長都要清晰了解發(fā)展目標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,只有大家對學校的使命、理念和價值觀了解之后,才能夠真正的去實現(xiàn)合力。


在確定了辦學理念和使命之后,如何通過完整有效的體系來支持和實現(xiàn),這部分就關系到領導和架構,資源和支持。舊標準的最后一個部分回歸到了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課程,考慮課程有效性,主張合作備課等等。舊的標準可以給學校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,幫助學校發(fā)展和成長。


新的標準把學習放在中心,更加凸顯學校辦學的最終目標,即學校所有的管理政策,設施設備都是為教學服務的。這一點再次體現(xiàn)IB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。關于辦學理念和使命,IB的新標準里用了一個詞叫做宗旨。


新標準的第二個新詞是環(huán)境。新標準提到學校的組織結構中必須要有相應的各個崗位,系統(tǒng)內部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持。新標準尤其強調對學生的支持,對老師的支持,明確提出“wellbeing福祉”的概念,即通過各種政策和方式幫助孩子們成長,同時為老師營造快樂舒適的工作氛圍。


另外新標準單獨把“文化”這個詞羅列出來,強調了學校政策的制定和執(zhí)行,強調學校的老師、家長和學生對于這些政策是否了解以及他們是如何去了解的。


最后在學習方面,新標準首先要求學校提供連貫的課程,注重學校如何通過課程體系培養(yǎng)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生,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方法去踐行IB教育理念。評審團隊會看很多的文件,看具體的課堂,然后同老師及學生溝通,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驗證,從理念到實施,從政策制定到執(zhí)行,從文件證據(jù)到分組交流,從課堂到課外,從老師學生到家長,最后評判學校是否達到標準。


我特意請教了IB訪校官,目前舊標準用于授權訪問,新標準用于評審訪問。未來舊版PSP會不會被新版PSP完全替代,目前還不是很清楚。對于一所剛剛得到授權的學校來說,舊版PSP足夠清晰,可以讓這所新學校明確自己是不是達到相應標準。接受評審的學校相對要成熟一點,IB給學校的自主性、靈活性和包容度更大一點,這樣的新舊版標準分工,非常合理。


問題八:請問貴校在IB課程與國家教材的有效融合方面有哪些具體實踐?


劉敏校長:課程融合這個詞現(xiàn)在是一個高頻詞匯。國家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禁止實施境外課程,使用境外教材。有些家長和老師對這方面理解不是很清楚,就感到焦慮。實際上,我們大家熟知的IB教育提供的是一個框架,這就提供了與國家課程融合的非常好的前提條件,在滿足國家和本地的教育法規(guī)要求基礎上再融合教育理念和教學法。


IB并沒有面向IB學校提供小學和中學項目的具體教材,只是明確了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,提出了多元化的評估體系,不同國家的IB學??梢愿鶕?jù)本國要求選擇教學內容。這就是IB框架為國家課程融合提供的堅實保障。


我們學校這么多年一直在做國家課程融合,簡單來說就是把教學內容和IB的教學理念及方法融合起來。國家課程統(tǒng)編教材作為教學內容,強化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兩大優(yōu)勢,即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。再融合IB的教學法,探究式教學、概念驅動,更加推動了學習的有效性。國家規(guī)定了教學內容,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可以由學校自主探究,也是學校的教學特色?,F(xiàn)在國內有很多非IB學校也在通過創(chuàng)新的理念和教學方式來幫助孩子成長。


第二個方面就是把國家課程標準和IB評估標準進行有機的融合。我個人認為,雖然國家課程融合對于學校和老師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(zhàn),但它是非常好的契機,在保持中國基礎教育優(yōu)勢的同時,又能夠把多元的評價方式融入其中,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幫助更多孩子成長的機會。


通過研究高中的新大綱,老師們發(fā)現(xiàn)有很多同IB教育的契合點,作為中國的基礎教育工作者,我們非常期待新一輪的改革。它吸納了非常優(yōu)秀的理念和實踐。我們學校2012年開始就在做國家課程融合的嘗試,過程中厘清了很多誤解。IB教育的教學法并不是忽視基礎,并不是說一天到晚就只開展熱鬧的活動,探究活動也是有明確教學目標的,也是需要由知識作為基礎的。事實層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們建立深刻的概念性理解。老師不會簡單拋出空洞的概念理論,也不會在學生沒有任何技能支撐的情況下就盲目開展探究任務。如何讓知識和技能支持探究,如何通過探究問題引導和促進學生更有學習興趣及深入思考,這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融合的問題。解決了這個問題,國家課程融合在教學層面就找到了突破口。


問題九:貴校在老師這個層面上有哪些具體要求?作為一個IB學校,貴校會給予老師哪些培訓?


劉敏校長:作為教育管理者,我們很清楚在任何一個教育體系中老師都是最重要的,有了優(yōu)秀的老師才會培養(yǎng)優(yōu)秀的學生。


IB在中國的發(fā)展速度非???,IB學校也越來越多,但我們都明白,IB學校招聘老師的難度一點兒也不小。尤其是新冠疫情給外籍教師招聘帶來的挑戰(zhàn),IB教師招聘的難度更大。


很多IB學校都有一種共識,國內IB學校的穩(wěn)定發(fā)展,需要建立高質量的比較穩(wěn)定的中方雙語管理團隊以及教師團隊。從長遠角度來看,這是最穩(wěn)妥的發(fā)展方案。在直接招聘已有IB經驗老師難度非常大的情況下,很多IB學校包括我們自己,更多的還是要用自身的教師培養(yǎng)體系來幫助有潛力但沒有太多IB經驗的老師獲得專業(yè)成長。


首先我們會讓老師參加IB組織的培訓,IB為全世界的IB學校都提供了持續(xù)不斷的培訓,包括線上和線下培訓,這對老師的專業(yè)性成長支持還是非常大的。IB官網上也有很多教學支持的資源可以幫助到老師們。


經過兩三天的IB培訓,怎樣把現(xiàn)場學習的理論和實踐帶回日常教學,讓其發(fā)揮更大功效呢?參加完培訓的老師回到學校后需要對所學內容加以消化,再嘗試去實踐。如果老師無法持續(xù)的跟進,老師的學習熱情就會慢慢的淡下來。所以這就要求IB學校自身還得提供系統(tǒng)化、常態(tài)化的教師專業(yè)發(fā)展支持,從而幫助參加完培訓回到學校的老師們能夠繼續(xù)思考、繼續(xù)實踐。有很多操作方面的問題,IB并沒有明確的答案,這就要求IB學校的管理者及教師們通過校際、校內的教師專業(yè)發(fā)展研討找到解決方案。


對于國內的IB學校,需要思考為中方雙語教師提供怎樣有效的發(fā)展支持。我們需要考慮到中方雙語老師的成長背景,對教育教學的理解,課堂管理策略等方面的差異性。IB的培訓方式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(fā),但長久及具體的課堂教學提升,還需要結合其它培訓方式。我一直在思考把IB培訓和中國傳統(tǒng)師資培訓方式結合起來的策略,既考慮到中國傳統(tǒng)師資培訓方式對中方雙語IB老師的長久系統(tǒng)且有針對性的支持,又能夠繼續(xù)沿用IB培訓方式的高參與性與深刻理解。


IB非??粗爻瑢W科和跨學科學習,打破單一學科的知識壁壘,要提升一個學校教師能力的話,一定要把個人戰(zhàn)變成團隊戰(zhàn),協(xié)作備課要常態(tài)化、有效化,這樣才能夠突出團隊的強大力量。學校的人事安排也要考慮到每位老師的長處,讓每位老師發(fā)揮自己的優(yōu)點去引領其他的老師,實現(xiàn)跨學科交流,所以教師培訓的設計必須得有團隊意識。


問題十:您作為學校校長對學生有什么建議嗎?


劉敏校長:首先要明確自己為什么選擇IB教育。要確保自己認同IB理念,不把它單純當作申請名校的敲門磚,因為IB要做的事情遠不止這些。學生一定是選擇了最適合自己,最能夠發(fā)揮自己長處的教育體系,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體驗快樂。所以即便很多人說IB含金量很高,名校都很青睞IB學子,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明確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

第二就是要逐漸明確自己的目標,提升規(guī)劃能力。我覺得有目標意識和清晰規(guī)劃的學生,可以把每一個大的目標化成自己的小目標,一步一步很穩(wěn)地去實現(xiàn),能夠自己掌握學習,效率和成就感也會更高。尤其是上了中學之后的IB學子都是需要具備這樣一種能力的。


面臨選課的時候,我個人覺得要考慮兩個能力——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規(guī)劃能力。如果一個孩子很了解自身,評價又比較準確的話,他的選課難度不會太大,也不會太糾結。到十年級的時候,學生必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,清楚自己的學術優(yōu)勢和不足,有比較準確的自我評價,知曉自己感興趣的專業(yè)領域和方向,這樣選課就會容易很多。在選課過程中,我們還反復強調學生要盡可能去聽取其他人意見,不要盲從,但也不要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的選擇一定是最正確的,要去聽取項目協(xié)調員、任課老師,包括大學升學指導和父母的意見,然后結合自己的認知來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


第三,IB教育提供了理念一致的多個延續(xù)性項目,如果有機會接受PYP和MYP,未來繼續(xù)選擇DP的學子,在小學和中學階段,一定要非常踏實認真,因為現(xiàn)在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在為之后的提升做準備和積累,無論是學科、技能還是探究,對于他們將來的學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。


最后我想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希望選擇IB的孩子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和挑戰(zhàn)自己的決心。往往有些時候他們會認為國際教育相對來說要輕松一點,不用像高考、中考那樣刷題,但實際上并不輕松。教育者們更加不希望孩子們選擇國際教育是為了逃避中高考。選擇IB教育不僅需要調整心態(tài),不斷地進行縱向比較,還要走出舒適區(qū)去嘗試新挑戰(zhàn)。有部分學生在選擇教育體系,選擇課程的時候,會有些惰性,盡可能選擇簡單的路徑來達到自己的目標。這種方式當然有很多好處,但我個人以為,這種選擇方式未必是長久有利的。遲早有一天要進入大學和社會,遲早要面對比較艱難的挑戰(zhàn)和學術任務,人這一輩子不可能永遠都做簡單的選擇題,只完成簡單的任務。所以我希望學生在有保障的情況下,有勇氣和能力去應對一些艱難和挑戰(zhàn),而不是永遠都選擇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。

 

問題十一:對于認為IB課程比較難的家長,您有什么建議嗎?


劉敏校長:每個課程體系都有自身的挑戰(zhàn)和難度,求學道路本身就是艱辛的,孩子不可能輕輕松松就學有所成。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,國際教育圈對 IB教育難度的描述是合理的,但是IB教育也并非“難不可攀”。


IB的難度在哪里?首先是對學生全面發(fā)展的要求更高。一個難點就是多任務的管理能力和抗壓能力。剛才提到在DP階段的三門核心課程,在原本學6門課程就很大挑戰(zhàn)的情況下再加難度。學生要能完成各科學術學習任務,還要去策劃各種活動,參與領導與協(xié)作,各項任務加起來比起傳統(tǒng)的考試難度大了很多。到申請大學的時候,學生既要參加標化考試,還有可能參加一些學術競賽,這一系列的事情要求孩子有非常高的時間管理能力。另外IB的學術論文寫作對英語能力要求非常高,這些都在一點一點提高 IB的難度系數(shù)。


IB教育雖然辛苦,但它送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熬夜趕DDL的經歷,更多的是在清晰奮斗目標后,由內驅力帶動自己一步步實現(xiàn)夢想的經歷。學習者們的心態(tài)都非常積極,他們知道自己是在為了自己更好的未來而努力。通過這個奮斗的過程,他們可以獲得受用一生的思維方式和關愛社會的溫暖情懷。IB倡導對社會的關愛,公民的責任,可以在學生內心延續(xù)很長時間。我認為,這些基于學習又高于學習的無形收獲,是最為重要的財富。

Top